绿色再制造保护环境责无旁贷
21世纪以来,减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人类高度重视的话题。以机械、汽车制造为代表的制造业更是
责无旁贷。
制造业即是最大的资源使用者,也是最大的环境污染源。据统计,制造业每年约产生55亿吨无害废物
和7亿吨有害废物,占全球污染物总量的70%以上。而具体到汽车产业上,在生产环节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和
能源,汽车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燃油,排放大量尾气,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引发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。
在汽车报废环节,也同样面临着对环境污染的问题。汽车中含有多种重金属、化学液体、塑料等物质,如
果使用、回收等环节处置不当,对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。近几年,中国汽车行业加大了节能减排的力度,
取得了不小的成绩。但在报废汽车及零部件这一领域,几乎还沿用着拆解回炉重新加工或简单翻新,废旧
利用的传统模式,不仅消耗了大量资源、能源,同时,也给环境保护、节能减排工作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
带来一些负面影响。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作为科学解决报废汽车问题的有效途径,在世界汽车产业的发达国
家受到重点扶持,其经验值得借鉴。
零部件再制造在国外已经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,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造和服务体系。 在德国的
慕尼黑,宝马公司建有一家专门的再循环和拆借中心,负责研究旧车的拆解技术与再制造。在再制造的过
程中,报废汽车零部件有94%被高技术修复,5.5%回炉再生,只有0.5%被填埋处理。
20世纪80年代以来,再制造工程在工业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。美国不仅有全国性和行业性的再制造
研究中心,而且在大学开设相关课程。1996年美国专业化的再制造公司数量已经超过73000个,直接雇员
48万人,生产46种主要再制造产品。到2005年美国再制造业的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美元,而汽车零部件的
再制造占了56%。欧盟和日本也非常重视再制造产品,都制定了相关法律鼓励废旧汽车的再制造。
我国设备维修和表面工程学科的倡导者和开拓者、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、少将、中国
工程院院士徐滨士认为,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在全球已是大势所趋,国内汽车企业要想参与到全球体系的竞
争,也需紧跟形势,积极开展报废汽车产品回收,承担起实施再制造的责任。
再制造在中国起步较晚,但却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。2005年,国务院在颁发的21、22号文件中就指
出,国家将“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”,并把“绿色再制造技术”列为“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
民政府要加大经费支持力度的关键、共性项目之一”。其后,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联合颁布“关于组织开
展循环经济试点(第一批)工作的通知”,公布了包括7个重点行业、4个重点领域、13个产业园区和10个
省市的42个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名单,其中,再制造被列为4个重点领域之一。2007年1月,国家发改委委托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牵头,成立了由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、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为顾问的专题研究小
组。2008年3月,发改委从全国各省市40余家申报企业中批准了14家试点企业。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
正式“试水”。
今年8月,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国内首部《循环经济促进法》。作为国内首部倡导再制造的法律法
规文件,在推进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,对于发展再制造产业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
用。和国际接轨,借鉴国外经验。因此报废汽车行业有着广阔的远景。
报废汽车网www.baofeiqiche.cn
上一个:中国报废汽车将以年均20%速度增长
下一个:报废汽车回收是再生资源